★导读
建筑一直强调其个性之美,但建筑的个性化跟装配式建筑提倡的标准化有点背道而驰,给装配式建筑造成非常多的实际困难,除此外,传统的建筑都是以现浇作业为主,严重依赖经验,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,无法通过管理来实现程序化、标准化、流程化,这严重制约了传统建筑向工业化转型的步伐。
下面我们分别从建筑的设计、制造和建造环节分析其个性化带给装配式建筑的困难点。
传统的建筑设计队伍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,尽管他们可以为建筑的个性化塑造建筑的空间美感和艺术生命,但一到装配式建筑上,就会吃瘪。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,设计是源头,需要考虑到生产的便利性、施工的便利性,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,全环节的协同,与以往仅需要出一个针对现场的二维平面图不同,这对设计团队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另外,当前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普遍未实行正向设计,构件深化设计一个项目一套参数标准,导致构件厂的模具、工艺参数和施工现场的调运安装措施难以实现标准化,建造成本、构件质量、工程管理等优势不明显,工业化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。
相比于装配式建筑,传统工地现浇模式很容易实现建筑的个性化。但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,一个PC工厂往往供应十几个项目,在标准化程度上,开发商若一再追求住宅体系和户型的个性化和多样性,装配式建筑将面临着各企业技术自成体系,房型平面千变万化,立体造型纷繁复杂,建筑构件的模数化、标准化程度将无法提高,通用构件上使用较少,从而造成装配式建筑建造效率低、成本高,难以发挥工业化的优势。举例: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,现阶段PC装配式建筑成本每平方米一般要高出200~300元。如果开发商过分强调个性化,一味增加装配式建筑模具成本,丧失装配式建筑标准化、集约化的优势,成本甚至会高出传统技术约500元/平方米。成本因素大大制约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。从建造端看,虽然构件生产企业快速发展,但尚未像制造业一样形成统一的组装线。工地个性化的性质以及强依赖环境、路况、气候因素的特征,决定了其组装的流程、方法很难标准化。再者,尽管装配式建筑理论上可以通过模数、模块的系列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平面和立面,以及外装饰的多样性设实现装配式建筑产品的“个性化",但由于工地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时难以跟上,在实现层面,依然存在较大困难。
综上,建筑的个性化在其实现工业化转型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。